会员风采

助力乡村教育 传递师者温情——通城县胡娜老师城乡交流跟岗事迹纪实

  2023年秋,通城县教育局城乡交流跟岗工作如春风般吹拂而至,为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、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注入新动力。在这场意义深远的教育交流浪潮中,实验学校胡娜老师以教育者的担当与热忱,主动报名前往关刀镇偏远的高冲村小,开启为期两年的交流支教征程。两年时光悄然流逝,在这看似平凡的日子里,胡娜老师倾尽全力、无私奉献,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。

  一、心理护航:点亮心灵灯塔

  初至高冲村小,胡娜老师便以敏锐的教育洞察力,察觉到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隐忧。不少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,缺乏情感陪伴与正确引导,出现了内向孤僻、叛逆易怒等心理和行为问题,成为“问题学生”。这些孩子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,急需心灵灯塔的指引,心理健康教育已然刻不容缓。

  胡老师深知,仅凭个人力量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,必须借助专业力量为学生撑起心理保护伞。于是,她积极奔走,主动邀请通城县心理协会的专业人士走进校园。心理专家们通过举办专题讲座,运用生动案例和互动游戏,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,引导他们认识自我、调节情绪;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,为学生提供倾诉的窗口,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困惑与压力,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。为建立长效心理教育机制,在胡老师提议下,高冲小学与心理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定期邀请专家进校开展活动。过去两年来,学校共举办心理讲座10余次,为学生个别辅导达60多人次。

  四年级的小欣宛如一只将自己紧紧蜷缩在壳中的小蜗牛,性格孤僻至极,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。班主任胡老师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多次耐心地与她谈心,试图打开她紧闭的心扉,可无论怎样引导,小欣始终像被施了沉默咒语,一言不发,交流只能无奈中断。胡老师与家长联系,这才得知小欣在家也和爷爷奶奶毫无交流,内心封闭得如同铜墙铁壁。一次小欣画的一幅简笔画让胡老师的心猛地一揪,意识到若一直这样下去,这个孩子极易陷入抑郁的深渊。胡老师格外关注像小欣这样的特殊孩子。课堂上,她会有意将目光投向小欣,捕捉其闪光点,适时在全班面前表扬。小欣取得点滴进步,胡老师便会轻轻摸摸她的头,给予无声鼓励。参加活动时,胡老师会不经意间拉起小欣的手,传递温暖与力量。得知小欣有头虱,她特意买药相助。这些看似不经意,实则饱含深情的肢体接触、表扬与关心,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小欣。一个多学期过去,小欣从最初的怯懦,到敢靠近老师,能连贯交流,还积极参与活动,这改变是老师的惊喜,更是小欣一生的治愈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走出学习困难阴影的小君同学,承受几代人爱缺失的小美同学,总是爱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的小鑫……在胡老师和心理专家的悉心呵护下,许多曾经迷茫、无助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,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学习和生活,心灵之花在温暖中悄然绽放。

  二、结对帮扶:传承教育薪火

  胡老师是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,27年的教学生涯让她积累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智慧。来到高冲村小后,她积极参与“结对帮扶”活动,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,助力他们快速成长,为学校教育事业培育新生力量。

  在与青年教师结对过程中,胡老师不仅在教学方法上给予细致指导,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职业素养。她经常与结对教师一起备课、听课、评课,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,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。她鼓励青年教师勇于创新,结合农村学生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,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。

  在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和她结对的樊娓红、牟娅锜、罗咏辉、卢雨玲等年轻教师进步显著,在教学能力、班级管理等方面都能独当一面。刚踏上讲台仅两年的小樊老师,迎来了参加县级竞赛课的挑战。胡老师得知后,主动伸出援手,反复听小樊老师的试讲课,并给出中肯且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。从如何巧妙创设情境、精准突破教学难点,到怎样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,甚至连讲课前与学生接触的细节、讲课时调整自身状态的方法,胡老师都一一耐心叮嘱,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提升教学质量的环节。小樊老师也不负所望,在县级讲课中初露锋芒。初任六年级班主任时,小樊老师却陷入了困境。班级里学生状况百出,自残智障、捣乱多嘴、无故缺勤、拉帮结派等问题层出不穷,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,更别说经验尚浅的她了,好几次都被气得掉眼泪。这时,胡老师又及时手把手教她处理班级特殊状况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、管理班级事务。在胡老师的悉心教导下,年轻老师们不仅学会了设计精彩教学方案,还掌握了与学生和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。

  2024年,胡娜老师凭借在“结对帮扶”活动中的突出贡献,被通城县工会评选为教育系统的“带徒名师”,这是对她教育传承精神的高度赞誉。

  三、精细管理:营造和谐班级

  交流期间,胡老师担任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。在班级管理中,她秉持“以学生为本”的理念,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,通过小组积分制管理模式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。

  她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,在学习、纪律、卫生等方面进行积分评比。每周公布小组积分情况,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,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;对落后的小组进行鼓励和指导,帮助他们分析问题、寻找改进方法。这种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,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 步,形成了积极向上、团结友爱的班风。

  同时,胡娜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变化,尤其是留守、离异、贫困、学困、残疾等特殊学生。她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,交流期间家访达百余次。在家访中,她与家长亲切交流,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,共同探讨教育方法,为学生营造温暖的家庭和教育氛围。她用关爱和耐心,为特殊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,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。邓紫怡的奶奶说:“胡老师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,这是一种大爱。”离别之际,还特意给胡老师送来一块匾,上面刻着“厚德载物”四个大字。这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最大的肯定。

  四、因材施教:凸显教学成效

  胡娜老师和学生们经过一年的磨合,逐渐形成了默契。她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。因此,她注重因材施教,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

  在课堂上,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。她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,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,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。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,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孩子们告诉老师:“胡老师,感谢您,是您让我爱上了语文!”“胡老师,我现在觉得语文学习也没有那么难。”

  经过两年的努力,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。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在关刀镇名列前茅。这些优异的教学成绩,是对胡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,也是她教育智慧的结晶。2024年12月在湖北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活动中,胡老师的优质课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和论文《浅谈农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》分别荣获一等奖。

  在高冲村小的两年时光,胡娜老师就像一位温暖的守望者,静静伫立在乡村教育的路口,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。她深知乡村孩子成长的艰辛,所以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,用专业去化解每一个孩子的困惑。在她的陪伴下,孩子们逐渐走出阴霾,绽放出自信的笑容;在她的引领下,青年教师们不断成长,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胡娜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,什么是师者的责任与担当。她的故事,如同山间清泉,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,也温暖着每一个关注乡村教育的人。